收回中建岛后,经过多年建设,如今的中建岛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:
基础设施不断完善: 住房条件改善:1978年守备队主楼建成,让驻扎人员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。后来又不断进行升级改造,如今岛上的士兵们有了更好的住宿环境,甚至有了空调房等设施,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提升。 交通设施发展:2023年,中建岛上建成了一条长610米、宽14米的机场跑道,可以承载短距离起降的固定翼飞机、涡桨飞机等以及部分小型直升机,这大大改善了岛上的交通和后勤保障能力。 水电设施建设:以前岛上缺乏淡水,官兵每3个月才补给一次淡水,用水困难。后来海军有关部门把国内先进的制水设备安装在中建岛,产出的淡化水水质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,如今官兵洗衣、做饭、灌溉都用上了淡化海水。同时,电力供应也不断加强,保障了岛上的基本生活和工作需求。 生态环境逐步优化: 展开剩余40% 植被覆盖增加:中建岛原本寸草不生,土壤条件极差。但经过几代守岛官兵的努力,通过从岛外运输有机肥、改良土质等方法,成功种活了多种植物。如今岛上已开辟菜地370平方米,种活59种植物,其中羊角树、抗风桐700多棵、海马草2000多平方米,曾经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。 动物增多: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动物,中建岛成为西沙群岛中海鸟最多、出产海龟最多的岛屿之一,海域还有裸颊鲷类、石斑鱼等鱼类,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。 防御能力增强:中建岛作为我国南海的重要岛屿,其战略地位重要。岛上守备队结合使命任务,探索岛屿防卫作战规律和特点,制定了反空袭、反机降、反特种作战和抗登陆等几十种作战预案,开展岗位练兵活动,岛上官兵人人熟练地掌握了多种轻重武器的操作,同时具备多种专业技术,防御能力不断增强。 发布于:黑龙江省